栏目:新闻
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
在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车间,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,一块块奖牌,一张张专利证书,无不是该企业总工程师、教授级工程师王冰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荣誉。
近40年来,王冰女士坚守科研一线,攻关克难,设计的轴承既能上天,也能入地,成为我国轴承行业的一朵铿锵玫瑰。在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,获评中山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的王冰向记者分享了她的“轴承情缘”。
面对一大堆荣誉,王冰很淡定,“纵观雷锋同志的一生,其实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,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,我从小就记住了雷锋说的要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话,我就按这句话来给自己定位,我觉得搞设计做产品就是要实实在在,做人就要像轴承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轴承藏身于机械之中,看不到,却非常重要,小到剃须刀、自行车,大到汽车潜水艇、卫星都离不开它。”
那么,是什么促使一个女生矢志不移地献身于研究轴承呢?“小的时候想当兵,后来国家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,我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学理工科。”王冰说,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一恢复,她就立即报了名,如愿考入合肥工业大学,就读她梦寐以求的机械工程专业,之后就再也没有和轴承分开过,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全部贡献给了我国的轴承事业。
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,王冰说,“人家都说干一行爱一行,我是爱一行干一行。喜欢这个行业,有热情才会兢兢业业、精益求精地做,也不会觉得枯燥无趣。别人看轴承好像铁疙瘩,我看它就像是艺术品。”
对王冰和她的团队来说,工作近40年来,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习惯、常态。2011年,该企业有了以王冰命名的创新工作室,将技术人员、工匠型技师、技工、高级工和一线车间工人均网罗其中,“人员岗位不一样,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,这对快速转化科研成果帮助很大。”
当记者问到,一个毕生都和轴承打交道的人,是如何理解并践行雷锋精神时,王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:“在不同的时代,雷锋精神有不同的含义。对我一个与轴承打交道的理科生来说,我认为学雷锋就是学习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,立足本职岗位,努力钻研技术,做好每个轴承,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◆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◆文+/记者 王伟◆图+2/记者 缪晓剑◆编辑: 周振捷◆二审: 张鹏◆三审: 岳才瑛◆素材来源:中山日报